“Thewineofkings,thekingofwines.”——“王者之酒,酒中之王”
这句话用来形容意大利巴罗洛葡萄酒可谓再合适不过了。
提起意大利,最先浮现在你脑海的关键词是什么?是令人垂涎欲滴的意面,披萨?是引人入胜的文学,艺术?还是让古今中外无数名家们都流连忘返的美景?而今天我们不赏美景,不品美食,着重来看看意大利的另一招牌——葡萄酒。
天时地利
说起葡萄酒人们往往第一印象是法国特色,然而意大利也有着极富盛名的葡萄酒。例如我们今天的主角巴罗洛葡萄酒就是产自意大利西北角的皮埃蒙特。该地北面为阿尔卑斯山脉群山环抱,南面是利古里亚亚平宁山脉,因此“Piedmont”在意大利语中也有着“山麓”的意义。有了壮丽的群山自然也少不了水域的滋养,意大利最长的河流波河也流经此地。
图片来源:酒密文化
山水相映促成了皮埃蒙特秀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为葡萄种植带来绝佳风土。意大利的西北角属于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这使得葡萄在生长过程中能够积累更多的风味物质,为酿出的葡萄酒增加香气与复杂度。该地的葡萄园大多坐落于山坡上,巍峨的群山阻挡了北风的肆虐,在此处形成雨影区为其带来更多晴朗天气与日照,与此同时波河与马焦雷湖的存在也为葡萄园调节了气温和湿度。
葡萄品种
有了天时地利,葡萄品种的选择也至关重要。该地主要以种植本地品种为主,主要有内比奥洛(Nebbiolo),巴贝拉(Barbera),以及多塞托(Dolcetto),而酿造巴罗洛葡萄酒则只能使用内比奥洛。该品种葡萄果粒小且皮薄,属于较晚成熟的品种,在其果实将近成熟之时便会在果皮上形成一层白色果霜,仿佛一层薄雾,因此该品种的名字在意大利语中有着“雾(Nebbia)”之意。也有人称在此葡萄成熟采摘之际,葡萄园中往往会产生薄薄的秋雾,这也是内比奥洛名字的由来之一。
图片来源:酒密文化
历史背景
在皮埃蒙特内大大小小的产区中,巴罗洛名列前茅,自古便在众多葡萄酒中有着极高的声望,可谓是王公贵族们的最爱,然而卓越的葡萄酒背后往往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们如今所熟知的巴罗洛通常是干红,高酸,高丹宁,高酒精。然而在19世纪中期以前的巴罗洛却是富有残糖且果香浓郁的。这是由于巴罗洛的主要酿造葡萄内比奥洛会Nebbiolo在10月下旬成熟,但此时皮埃蒙特的气温骤降会导致葡萄酒的发酵停止从而使酒内含有大量的残糖,并且“巴罗洛”这个名字也是直至此时才出现在人们视野内。
图片来源:winedharma
然而到底是谁酿造了第一瓶巴罗洛酒却仍众说纷纭,但多数故事的起源都开始于19世纪中期。当时的卡沃尔男爵卡米洛·本索希望通过现代技术来改良自己庄园的酿造技术,因此聘请了法国人路易·欧达特(LouisOudart)作为他的酿酒师。而他所带来的技术可以将酒液完全发酵,从而制作出了第一瓶我们所熟知的现代巴罗洛。
也有说法称,这位酿酒师还帮助了一位名叫茱丽埃塔·法莱蒂(GiuliettaFalletti)的巴罗洛侯爵夫人,开发出一款极具波尔多风格的酒,因此贵妇人将这款酒命名为“巴罗洛”,并得到了国王卡洛阿尔贝托迪萨瓦(CarloAlbertodiSavoia)的注意。帝王的垂青也是为什么人们会将“巴罗洛”称为“thewineofkings”的原因。
在巴罗洛漫长的发展中,有人也曾提出为何不能将其改造为更甜的红酒,并以此来取悦当下的市场。该想法自然在巴罗洛生产领域内掀起了轩然大波,一部分保守派仍然坚持古老的口味与传统的酿造技术,而新一派则想要通过现代的技术与机器酿造出全新的巴罗洛葡萄酒。这场新老之战也被人们戏称为“巴罗洛之战”,甚至还有人为此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名为《巴罗洛男孩:革命的故事》(BaroloBoys:theStoryofaRevolution)。
图片来源:Amazon
我们已了解了巴罗洛Barolo产区的地理与历史,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产区内部,进一步了解下巴罗洛那众多的村庄。
图片来源:酒密文化
巴罗洛总共有十一个村庄为法定产区,被称为“十一村珍藏”,但今天我们将着重讨论其中最为出名的5个主要村庄:巴罗洛村(Barolo)、拉梦罗村(LaMorra)、卡斯蒂戈隆·法列多村(CastiglioneFalletto)、塞拉伦加·阿尔巴村(SerralungadAlba)和梦馥迪·阿尔巴村(MonfortedAlba)。而想要细究每个村庄的特色,我们将在该区的大地理环境上进一步缩小,凝练为村庄“小风土”,来探索巴罗洛的奥秘。图片来源:Decanter
土壤
在葡萄酒的生产中,即便是最细微的差别也能造就截然不同的风格。说过了万千气象,我们将目光投向脚下的土壤。该产区内部主要由Tortonian和Helvetian组成,其中Tortonian土壤大多位于西边巴罗洛村与拉梦罗村之间的山丘上。该种土壤呈蓝色,且富含镁和锰,大致成分有沙土(30%)、粘土(55%)以及石灰岩(15%)。在此地酿出的酒通常口感柔顺、饱满,果味丰富,更加易于饮用,同时酒款陈年速度也较快,相比于其他地区更适宜提早饮用。另一种土壤Helvetian则多分布于东南部的蒙福特山丘(Monforte)、卡斯蒂廖内·法莱托山丘(CastiglioneFalletto)以及赛拉伦加(Serralunga)山谷。这种土壤颜色较淡,通常为淡黄或灰白色,以粉砂质石灰岩、碳酸钙为主,铁元素含量较高,土质贫瘠。因此出产的葡萄酒口感也更为强劲,单宁丰富,酒体饱满,相比于西边产区的酒也更有陈年潜力。
村庄
书归正传,让我们将视线转回村庄。这里的五大村各具特色,用对葡萄酒的坚持共同造就了巴罗洛的百年传奇,而其背后的每一段种植历史也都令人心驰神往。
01
巴罗洛村Barolo
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与产区同名的巴罗洛村。据说该村是巴罗洛产区的发源地,共拥有90多个葡萄园,且该村的产量占到巴罗洛产区总产量的13%。与其他村庄相比,巴罗洛村的葡萄酒结构层次更加分明,且更为传统。
图片来源:voyageforum
02
拉梦罗村LaMorra
紧接着便来到了与巴罗洛村同在西边的拉梦罗村,该村是整个产区中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村子,其种植内比奥罗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年。该村有个酒庄,其葡萄酒产量可以占巴罗洛产区总产量的30%。同时该村出产的葡萄酒风格也与巴罗洛村极为相近。但拉梦罗村土壤中沙子、石灰的含量要略高一些,海拔也稍高一些。在5个主要村庄中,拉梦罗村的葡萄酒果香更为浓郁,风格更优雅易于饮用,单宁最是细腻。
03
卡斯蒂戈隆·法列多村CastiglioneFalletto
由西向东,离开了群山的加持,炽热的阳光在波河平原上肆虐,也使得靠东村庄出产的葡萄酒有着别样的风味。于是我们来到了卡斯蒂戈隆·法列多村,该村位于巴罗洛产区的东北部,该村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城堡可以追溯至公元年。该村虽偏东北部,但仍位于五大村的中心地带,这意味着卡斯蒂戈隆·法列多村既融合了西边巴罗洛与拉梦罗的柔美优雅,又不失东边的刚劲饱满。此村庄仅有55家酒庄,产量仅占巴罗洛产区的10%,是五大村庄中产量与酒农都最少的村庄。
图片来源:e-lorghi
04
塞拉伦加·阿尔巴村SerralungadAlba
再向东是塞拉伦加·阿尔巴村,该村庄的面积排名继拉梦罗村之后位居第二。土壤中石灰岩的含量较高,且夏日气候炎热,通风较差,因此出产的葡萄酒口味最是强劲,十分适合陈年。
图片来源:LocandaItalia
05
梦馥迪·阿尔巴村MonfortedAlba
最后让我们来到梦馥迪·阿尔巴村,此处曾经饱受战争的摧残,占地面积排名第三,有着大约家酒庄,且多集中于村庄的北边。该村出产的葡萄酒有着与塞拉伦加·阿尔巴村如出一辙的强劲与饱满,但相比之下单宁要较为柔软,同样适宜陈年,并会在岁月的洗礼中更加馥郁芬芳。
图片来源:Felicin
Nebbiolo的细腻强劲造就了巴罗洛Barolo酒中之王的称誉。其色泽透明柔弱,内力充沛密集,潜力无穷无尽。
完
长期居住海外,促使我产生了成立酒密文化的初衷。通过WSET四级之后使我在葡萄酒的路上越走越远,希望通过文字和视频与大家分享海外的美酒信息。欢迎您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siteli.com/kstldl/10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