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中医学一贯重视饮食疗疾,并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说法。许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食物与中药并没有严格划分,但食疗与药物疗法则有所区别。药疗效果虽快,但药物性偏,苦口难吃,久服碍胃,故病人很难长期坚持服药。而食疗则配伍有方,炮制得法,使人们乐于接受,可以长期制食,而且食药同用,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得益彰。
决明子降血压明目清肝
清热润肠通便泻火
别名:炒决明、马蹄决明、草决明、羊角豆、野青豆、还瞳子、马蹄子、芹决、猪骨明、千里光、假绿豆;性味:味甘苦咸,性微寒;归经:归肝、胆、肾、大肠经。
来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河北内丘,河南开封、洛阳、邓州。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湖南、四川、广西等地亦产。一般在每年9月份,荚果由青转黄时采收,选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收割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药材水分不得超过%。
均以颗粒均匀、饱满者为佳。建议25℃以下,单包装密封,大垛用黑色塑料布遮盖、密闭库藏。
性状鉴别
决明: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气微,味微苦。
小决明:呈短圆柱形,较小,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
功效作用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1、清肝明目(肝热目疾)
用治风热目疾、肝虚目疾、肝火目疾等症。若用治肝火上攻、目赤肿痛、畏光多泪或目生翳膜等症,常配以车前子、青葙子等同用;用治风热目疾,常配伍菊花、蔓荆子;用治肝虚失养、视物昏暗等症,常配以枸杞子、菟丝子等药;亦可用治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症。本品善清肝热,为用治目疾之要药。
2、降压抗菌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决明子富含大黄酚、大黄素、决明素等成分,具有降压、抗菌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3、镇静催眠
决明了还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对于轻度失眠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4、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用治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等症。对于目赤肿痛而兼便秘者最为适宜。因其富含油脂类物质,能润燥滑肠,故尤适用治老年性肠燥便秘。
常用选方
1、治高血压:决明子15g,夏枯草9g,水煎连续服用一个月。
2、治火眼赤:决明子10g,桑叶、菊花各12g,水煎服。
3、治急性角膜炎:决明子15克,菊花9克,谷精草9克,荆芥9克,黄连6克,木通12克,水煎服。
4、治便秘:决明子30克,乌龙茶、荷叶各5克,用沸水冲泡15分钟即成。
资料来源于蜀中集团董事长安好义编著的《中药材质量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