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被认为是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作品最顶尖诠释者的犹太人奥托·诺森·克伦佩勒(OttoNossanKlemperer),年5月14日出生于当时属于德国的西里西亚省省会布雷斯劳。克伦佩勒被誉为“他那个时代少数真正伟大指挥家中的最后一位。”
早期生活
克伦佩勒的父母皆为犹太人,他起初是在法兰克福霍赫音乐学院学习音乐,之后进入柏林斯特恩音乐学院师从荷裔德籍钢琴家詹姆士·卡斯特(JamesKwast-)和德国作曲家汉斯·普菲茨纳(HansPfitzner-)继续深造。跟随卡斯特,克伦佩勒先后入学三家音乐学院,为他日后音乐生涯的发展奠定了整体基础。
阿尔玛·马勒与克伦佩勒
年,在马勒《第二“复活”交响曲》的一场演出中,正在舞台下面指挥铜管乐器组的克伦佩勒遇上了马勒,他还进行了《马勒第二交响曲》的钢琴改编,两人遂成为朋友。在马勒的推荐之下,克伦佩勒成为布拉格德国歌剧院的指挥。
马勒曾在一张小卡片上写过一封简短的表扬信,举荐克伦佩勒,这张卡片克伦佩勒在其余生一直保留着。到年时。克伦佩勒协助马勒首演了《第八交响曲》,即《“千人交响曲”》。
与斯特拉文斯基
接下来,克伦佩勒又在各地连续担任指挥一职:汉堡(–)、德国巴门(–)、斯特拉斯堡歌剧院(–)、科隆歌剧院(–)、威斯巴登歌剧院(–)。至年间,克伦佩勒在柏林克罗尔歌剧院担任指挥,在这一位置上增强了作为新音乐拥护者的声望。他指挥演奏了一系列新作品,其中包括年首演的捷克作曲家雅纳切克最后一部歌剧《死屋》(FromtheHouseoftheDead)、年首演的勋伯格独幕单人剧《期待》(Erwartung)、年首演的斯特拉文斯基清唱剧《俄狄浦斯王》(Oedipusrex)以及年首演的德国作曲家欣德米特三幕歌剧《卡迪拉克》(Cardillac)。
年3月22日,克伦佩勒和妻子、女高音歌唱家约翰娜·盖斯勒(JohannaGeisler)的儿子——德裔美籍舞台、电影、电视三栖演员沃纳·克伦佩勒(WernerKlemperer-)出生;年11月1日,他们的女儿洛特出世。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移居美国
年,当纳粹党掌握政权时,克伦佩勒便离开德国移居美国。事先他已经皈依天主教,但在他生命临近终点时又回到了犹太教。在美国,克伦佩勒被任命为洛杉矶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年被授予美国公民资格。在洛杉矶,克伦佩勒开始更加专注于日耳曼古典曲目单里的标准作品,这些作品日后都给他带来了至高赞誉。尽管在洛杉矶指挥爱乐乐团首演了同胞勋伯格的一些作品,但尤其受到人们欢迎的还是贝多芬、勃拉姆斯和马勒的音乐作品。克伦佩勒也访问了其他国家,包括英国和澳大利亚。正当管弦乐队对他的领导做出良好反应时,克伦佩勒却在艰难地适应着加利福尼亚南部地区的情况。据报道,由于严重的循环性双相情感障碍引起的反复发作躁狂型抑郁症,使得情况更加恶化。克伦佩勒还发现美国占主导地位的音乐文化和主要音乐评论家,对于他在来自魏玛黄金时代现代音乐方面所做的尝试,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同情,因此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与勋伯格
克伦佩勒希望能在纽约或费城得到一个永久性的主要指挥一职。但年他却遭到了两个乐团的解雇——首先是在费城,尤金·奥曼迪接替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担任费城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接下来是在纽约,托斯卡尼尼的离开给纽约爱乐乐团留下了空缺,但音乐总监的职位却先后花落约翰·巴比罗利(–)和阿图尔·罗津斯基(–)之手。纽约的决定尤其令人难堪,因为克伦佩勒已经参与了纽约爱乐乐团-36音乐季前十四周的演出。在给纽约爱乐乐团和费城管弦乐团艺术家经纪人、乐团运作者亚瑟·贾德森的一封信中,克伦佩勒表达了对这个决定的苦涩之情:“社会没有重新接纳我是对我最大的冒犯,这是对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我最严厉的侮辱,这些我能想象得到。你瞧,我不是年轻人。我有自己的名声而且是好名声。一个人不能在最困难的时候使用我,然后又开除我。这种非重新接纳不仅对我在纽约、而且在全世界都产生了非常坏的影响……这种非重新接纳是爱乐乐团对我所犯的绝对无正当理由的错误。”
年,在好莱坞露天剧场指挥完洛杉矶爱乐乐团夏季音乐节之后,正在访问波士顿的克伦佩勒被诊断患有脑肿瘤。随即进行的脑外科手术切除了“一个小橘子般大小的肿瘤”,手术也让他的身体部分瘫痪。克伦佩勒进入了抑郁状态,被安排住进了相关机构。当他逃离时,“纽约时报”撰写了一则封面故事,宣布了克伦佩勒的失踪;当他在新泽西州被发现时,一幅他被关在监牢里的照片被印在“先驱报”上。之后,虽然还偶尔指挥洛杉矶爱乐乐团,但克伦佩勒已经失去了乐团音乐总监一职。更有甚者的是,在躁狂症发作期间的古怪行为,使他成为美国乐团不受欢迎的客座指挥。克伦佩勒职业生涯中那姗姗来迟的开花结果阶段,乃集中在其他国度。
BigFive
他们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五位指挥家
(摄于年夏柏林的一个宴会)
布鲁诺·瓦尔特/托斯卡尼尼/埃里克·克莱伯/克伦佩勒/富特文格勒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克伦佩勒回到欧洲在布达佩斯歌剧院工作(–年)。由于在匈牙利发现红色统治越来越令人厌烦,克伦佩勒成了一名流动指挥,他客座指挥了丹麦皇家交响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科隆广播交响乐团、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以及伦敦爱乐乐团。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新爱乐交响乐团)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克伦佩勒的美国公民身份遇到了麻烦。美国联盟政策使他很难在欧洲录制唱片,而他的左翼观点又使他越来越不受美国国务院和联邦调查局的欢迎:年美国拒绝更新他的护照。年,克伦佩勒再次返回欧洲,获得一本德国护照。
EMI时期
年,克伦佩勒的职业生涯有了反转。英国著名唱片制作人瓦尔特·李格,为EMI录制了克伦佩勒和经他精挑细选出来的爱乐乐队演奏的贝多芬、勃拉姆斯以及其他许多作曲家的作品。年,克伦佩勒成为爱乐乐队官方首任首席指挥(-年)。克伦佩勒定居在瑞士。他还在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工作过,有时既当舞台导演又是指挥,就像年制作的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年,克伦佩勒在皇家歌剧院指挥了莫扎特歌剧《魔笛》。
年访问蒙特利尔期间一次严重的跌倒,迫使克伦佩勒打那以后只能坐在椅子上指挥。一场严重的火灾事故又使他的瘫痪病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火灾原因是克伦佩勒躺在床上抽烟引发火灾,而试图用手边一瓶含樟脑精的东西去扑灭火焰无疑更是火上浇油。在健康出现问题的日子里,来自女儿洛特不懈而坚定的支持与帮助,对克伦佩勒的成功至关重要。
与巴伦博伊姆
与洛林·马泽尔
最后的岁月
克伦佩勒最后几场巡演音乐会之一,是在“六日战争”结束几年之后去了耶路撒冷,当时他已被授予以色列荣誉护照。克伦佩勒在以色列成为一个国家之前就曾经在那里演出过,他仅于年重返耶路撒冷,在两场音乐会上指挥以色列广播局交响乐团,演绎了六首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莫扎特第39、40、41交响曲》。在这次巡演中,克伦佩勒获得以色列公民权。年,克伦佩勒从指挥职位上退休。
年,克伦佩勒在瑞士苏黎世去世,享年88岁。他被安葬在苏黎世奥伯尔·弗里森伯格犹太公墓里,该公墓由苏黎世犹太宗教社会团体拥有并提供。
克伦佩勒是皇家音乐学院的名誉会员。他的儿子,沃纳·克伦佩勒,是好莱坞的一名演员。其表亲、日记作者维克多·克伦佩勒,记录了他在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生活;其他表亲乔治·克伦佩勒和费利克斯·克伦佩勒则是著名的医生。
作为作曲家
作为一名作曲家,克伦佩勒的名声并没有那么大。但像其他著名指挥家比如富特文格勒、沃尔特以及马尔科维奇一样,克伦佩勒同样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包括六部交响曲(只出版了前两首)、一部《弥撒》、九部弦乐四重奏、大量的艺术歌曲及歌剧《DasZiel》。因为一直希望作为一名作曲家也能像指挥家那样被世人铭记在心,克伦佩勒有时也尝试演出自己的作品,但几乎都没有成功。虽然也偶尔商业制作发行过克伦佩勒的一些交响乐,但自他去世以后,其作品就基本被忽视了。克伦佩勒的四部《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作品及艺术歌曲选集》,以两张限量版形式的CD录制发行。
唱片特色
许多听众都将克伦佩尔与慢节拍联系在一起,但光盘上的现有录音证据表明:他的早期速度可能会更快一点;后来的录音给人一种误导的印象。比如:克伦佩尔最著名的演出之一是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埃里克·格鲁宁的系统音乐学“EroicaProject”中,包含了这部作品–年间张唱片上的节拍数据,其中10张唱片是由克伦佩尔录制——有的是工作室录音,大部分是现场音乐会的广播。磁带上克伦佩尔最早的演出是年(60岁)在科隆音乐会上的录音;最迟的演出是年(85岁)在伦敦和新爱乐管弦乐团的演出。逝去的岁月显示了关于节奏变化的明显趋势:当克伦佩勒进入老境时,他的速度也随之放慢了。年,第一乐章从开头到结束时长15分18秒;到年时,第一乐章共耗时18分41秒。年时,第一乐章的主节奏为每分钟拍;到年时,减慢到大约每分钟拍。年,《英雄》的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时长14分35秒;到年,减慢到18分51秒。相类似的减速也可见于其他乐章。年,卡拉扬特地乘飞机前去聆听克伦佩勒指挥的《英雄交响曲》演出,之后对克伦佩勒说:“我过来是向你致谢,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像你这样指挥‘葬礼进行曲’”。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新爱乐交响乐团)
同样的,如果不那么极端,节奏减慢的现象可以在克伦佩勒已留下多张唱片的其他作品中发现,最起码是他七旬末和八旬时的那些唱片。比如:
A、《莫扎特第三十八“布拉格”交响曲》,克伦佩勒另一部富有特色的作品。在他年12月(60岁)和柏林广播交响乐团(RIASBerlinOrchestra)的音乐会唱片中,时间长度为第一乐章9分45秒(重复计时已经排除,演出实际上有重复);第二乐章7分45秒;第三乐章5分24秒。年3月(77岁)和爱乐乐团在工作室的同一部作品的录音,节奏已经明显慢了下来:第一乐章10分53秒(没有重复);第二乐章8分58秒;第三乐章6分01秒。与后来的《“英雄”交响曲》不同,《“布拉格”交响曲》的节奏尚不是特别缓慢;更确切地说,年的录音比起这部作品的大部分唱片,其节奏都要快得多,甚至是那些“历史知情”的指挥家们。
B、布鲁克纳《第四“浪漫”交响曲》(哈斯修订版)。年与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音乐会录音,其时间长度为:第一乐章14分03秒;第二乐章12分58秒;第三乐章10分11秒;第四乐章17分48秒。而年和爱乐乐团在工作室为EMI的录音,其时间长度为:第一乐章:16分9秒;第二乐章14分;第三乐章11分48秒;第四乐章19分01秒。同样,年也不是特别慢节奏的一场演出,年的当是快节奏。而年3月和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录音,其节奏甚至更快:第一乐章:13分26秒;第二乐章11分56秒;第三乐章9分22秒;第四乐章16分30秒。
C、年(83岁)为EMI录制的马勒《第七“夜之歌”交响曲》。每个乐章的所用时间分别为:第一乐章27分43秒;第二乐章22分06秒;第三乐章10分27秒;第四乐章15分41秒;而终乐章的第五乐章,克伦佩勒用了一个尤其慢的节奏类型,时长24分15秒。这样(每个乐章)的平均时长大约为17分30秒。将其与乔治·索尔蒂(-)年(59岁)为Decca的16分29秒、詹姆斯·莱文(-)年(39岁)为RCA的17分45秒、克劳迪奥·阿巴多(-)年(69岁)为DG的17分45秒、以及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年(61岁)与旧金山管弦乐团的18分05秒相比,“因此,当你聆听这场演出时,似乎……将你包裹在所发出声音自身的世界里,与一个也许我们知道的世界发生了共鸣,但依然是想象中的、遥不可及的以及保持自身完整性的一个世界。”
无论节奏快慢如何,克伦佩勒的演出经常保持着高强度,细节处理也非常丰富。埃里克·格鲁宁,在他“EroicaProject”有关评述“观点”那一页里,注释如下:“……《“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庞大是真实的,但并不是其主要诉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一荣誉应该归功于它那使人吃惊的故事(结构)。对我来说,克伦佩勒的最独特之处在于: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节奏,他对作品结构的理解都能保持不变……”。德国作曲家库尔特·魏尔(KurtWeill-)的德语作品,一直是克伦佩勒的最爱。在克伦佩勒的鼓励下,魏尔在年首演的《三便士歌剧》(DieDreigroschenoper)基础上,于年为管乐队、钢琴以及打击乐器创作了套曲《KleineDreigroschenmusik》,由克伦佩勒指挥首演。
唱片目录克伦佩勒录制了很多日后成为经典之作的唱片,其中最值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siteli.com/kstlfz/8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