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之殤——
科索沃,是我的还是我的!
自塞尔维亚免签以来,每一位来到贝尔格莱德的中国游客必到景点之一便是中国驻前联盟使馆被炸遗址前的烈士纪念碑,因为我们无法忘记在99年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轰炸南联盟时在此牺牲的三名中国记者。如今战火已然远去,前使馆也将从一片废墟建成崭新的中塞文化中心,但历史遗留的科索沃问题却一直延续到今天,被活生生割去的这块土地不仅仅是塞尔维亚人心中的痛,也成为了全球地缘的焦点之一,而作为中塞两国友谊长河中第二次命运的交织点,科索沃问题也应该成为中国人了解的时政问题。
那么,科索沃到底是一个怎样神一样的存在?它到底是塞尔维亚人的还是阿尔巴尼亚人的?今天勇哥带着大家一起把它掰开了揉碎了,细细地聊聊这个事儿。
如果说巴尔干是一个火药桶,那科索沃就是那根嗤嗤冒烟要你老命的导火索。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一人攥个火把围着这根导火索纠缠了千年。科索沃究竟是谁的?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肯定有不同的答案,还能举出一大堆诸如自古以来就是我家的后院之类的历史证据。今天咱们就把这点事翻出来捋一捋,真理越辩越明,现在有请小阿小塞上场,都别急,一个一个说。
“首先由小阿发言,大家欢迎!”
小阿一把抓过话筒,欲语泪先流:“呜呜呜!大家听俺说,科索沃是俺家,很久很久以前,俺爷爷的爷爷在这里放过羊,俺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在这里盖过房。小塞是后来的,要抢俺家地。。。。。”。
“小阿同学请注意情绪,煽情过猛容易胃酸,再说大家都挺忙的。”
小阿抹了一把鼻涕:“好!那我就来个利落的。我叫小阿,祖上叫伊利里亚,从盘古开天地就世世代代住在科索沃,“科索沃”(Kosovo)是古伊利里亚语‘黑鸟之乡’的意思。”
“蹩胡扯了,大伙别听他瞎说啊!”
对面的小塞急眼了,“他祖上是亚德里亚海干海盗营生的破落户,混杂了几路人马,抢了色雷斯人伊巴尔河流域的一巴掌大的地方,算不得原居民而且根本不是今天科索沃的整个地区。我小塞家经营科索沃多年,开阡陌盖教堂,耕读传家教化子民,你咋说科索沃是你家的,臭不要脸!”
“你才臭不要脸!”
“好,打住!鉴于两位选手情绪激动,估计下面也说不出什么有营养的内容,辩论到此结束,选手退场。接下来还是让勇哥来介绍科索沃的情况吧。”
事情是这样滴,听我慢慢说来。太早的事就不提了,人类历史上有多如流星般闪耀一时如今却已经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的伟大民族,他们挥一挥手,留下一段段传说和一个个谜团,吃瓜群众光能在酒桌上扔出两名词镇住场面即可,剩下的留给一脸懵逼的专家们吧。
就从春秋时期(公元前5-4世纪)聊起吧,当时有40多个伊利里亚人的游牧部落在科索沃包括巴尔干半岛的西部一带晃荡。但他们并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战国时期(公元前年左右),罗马帝国占领了科索沃,成为其特洛伊省一部分,实行有效的管辖,就这样过了千年。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要把目光移到万里之遥的中国漠北,一股颠覆的力量正在那里酝酿。说起漠北是个神奇的地方,游牧民族兴起的摇篮,自秦至清,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女真和蒙古等民族生生不息,犹如狼群般不断扑向中原大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哪个王朝晚上睡觉都得睁一只眼盯着漠北,从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到满清入关,就是一部中原王朝与漠北少数民族互掐的历史。
你还记得有一个叫“柔然”的民族吗?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在漠北一带跑马撒欢,搞得北魏鸡犬不宁。不记得了?完全没印象?哦,没关系,来,跟我一起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对,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打的就是柔然。
年(北齐天保四年),部分柔然人开始一路向西溃逃,他们倒不是被花木兰打跑的,而是后院着火败于家奴——专门为柔然打铁的突厥人之手,不得不西逃。
东方的逃兵遇上欧洲人会怎样?别看现代欧洲白人趾高气扬,在冷兵器时代亚洲骑兵完爆欧洲人,且不论大兵团的战术运用,大范围高机动的迂回穿插,光是蜿蜒的马刀、丈八长矛、鱼鳞甲、旧式钢盔,特别是金属马镫、马蹄铁和马刺这些花式高科技武器的应用打得欧洲各部落目瞪口呆落花流水。
刚刚从今日波兰境内维斯瓦河河谷走出来的斯拉夫人一头撞上了西逃的柔然人,被征服被裹挟,鞍前马后地服侍着。阿瓦人从波兰、捷克一路南下到巴尔干半岛,逐渐在异国他乡找回了当大爷的赶脚,拳打德意志脚踢拜占庭,硬是在多瑙河中游潘诺尼亚平原建立了一个阿瓦尔汗国,好不得意。
看到这里,身为中国人不免暗中有点小小的窃喜,留在中国的那部分柔然人慢慢迁居内地,通过与北魏人杂居共处、互相通婚,大多先融合于鲜卑,最终被同化于泱泱汉族。这么说起来,阿瓦尔人与中国人是有一份香火情的。
再回过来说说当时的塞尔维亚人,正是跟着柔然人混的南部斯拉夫人的其中一个分支。绕了一大圈,主角终于登场了,只不过彼时的塞尔维亚人在多瑙河北岸眼巴巴地盯着对面肥得流油的黑土地哗哗流口水,时不时地坐艘小木船去游猎骚扰一番。南岸是东罗马帝国的地盘,有强大的军队把着,进一次被揍一次,再鼻青眼肿地扔出来。
没多久,转机来了,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年)东罗马将领福卡斯兵变杀光了皇族自己当了老板,可惜有一帮伙计不服,表示自己也有当老板的天分。隔壁的波斯一看乐了,嘿,哥几个自己打起来了,正是下手占便宜的好机会,大手一挥,波斯大军黑压压地扑了过来。福卡斯只好把挡着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线部队调往新的波斯前线,此后东罗马帝国的西部国境完全向斯拉夫人洞开。
斯拉夫一觉醒来要炸了,发现心心念念的天堂之门突然无人把守了,隐隐露出门内美妙的春光,哦不,那是闪着油光的黑土地。此时不进更待何时?斯拉夫人如同一股长驱直入的洪流,淹没了整个巴尔干半岛。短短几年,不仅圈得了整个亚得里亚海岸,而且直捣爱琴海边巨大的帝国要塞城市——萨洛尼卡。大约在公元年左右,撒了欢的斯拉夫人更进一步南下,一直打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最南端,甚至乘船攻打爱琴海各岛屿。
在滚滚斯拉夫洪流下,东罗马帝国巴尔干各行省的土著包括阿尔巴尼亚人的先祖——伊利里亚人一看这气势,哦呦,我去!挡也挡不牢的!回头一骨碌钻进了深山老林和偏僻山区、边远地带和今天的阿尔巴尼亚地区。斯拉夫人的南部支系塞尔维亚人占据了科索沃地区,顺手建立了自己的早期国家。
第一回合:塞尔维亚猛冲猛打,KO阿尔巴尼亚获胜!
年,一代枭雄斯特芬·内马尼亚一扫各个势力建立了塞族人引以为荣的强大、繁荣的内马尼亚王朝,其首都是今天科索沃附近的拉斯城。他的小儿子更牛,在年建立起东正教的独立的塞尔维亚教会,萨瓦担任大牧首,从精神上统一了塞尔维亚人,江湖人送法号“圣萨瓦”,至今仍在巴尔干各地的修道院享受着信徒的顶礼膜拜和无尽的香火。
圣萨瓦建立新教区,其驻地先是设在都城拉斯城以北的日查,后来又迁到拉斯城以南科索沃境内的佩奇城。佩奇建有许多东正教的教堂,因为是大主教驻地,成为巴尔干地区东正教的圣地。
所以,塞尔维亚人视科索沃为本民族的发祥地,是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统治中心,是心中的圣地。来看看塞尔维亚现任牧首爱任纽(第45任)的头衔,他的全称是:圣洁的佩奇、贝尔格莱德都会区和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总主教以及塞尔维亚牧首——爱任纽。看到没?佩奇的宗教地位高于贝尔格莱德。
第二回合开始了,年,雄心勃勃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与拉扎尔大公领军的塞尔维亚联盟在科索沃黑鸟坪决战,一场大败后,塞尔维亚精英几乎被屠杀殆尽,科索沃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趁此良机,阿尔巴尼亚人开始下山,又重新移入科索沃。
14世纪的奥斯曼帝国正处于巅峰时刻,风头无两,远比基督教世界富足、文明,并且宽容、自由,在科学、文学、艺术诸多领域独领风骚,妥妥的高富帅,完爆文艺复兴前的暗黑基督教世界。可惜在此之后数百年中固步自封,成为近东的“西亚病夫”,一路败退回了亚洲。
奥斯曼对当地的居民采取了信教自由的“宽松政策”,东正教天主教或者无神论,你都可以保持自己的STYLE,但是信奉伊斯兰教有优惠套餐。穆斯林农民交纳收获物的十分之一,非穆斯林农民则为25%-50%,年满14周岁后必须交人头税(“吉扎”)、土地税、什一税、牲畜税、冬夏季牧场税等,并还要服各种官府安排的徭役,如修筑道路、桥梁、寺院、宫殿,要为官方的驿站提供马匹、粮秣等。
最惨无人道的是“血贡”,亦即“德夫沙尔美”,在巴尔干地区强征年龄在4-7岁的年轻男孩女孩,将他们送到君士坦丁堡,男孩强制性的实施割礼,并加入伊斯兰教,待其长大后编入土耳其军队,将其彻底同化为土耳其人,之后再利用他们血腥屠杀、弹压自己的父母兄弟。女孩则在10岁左右就成为土耳其平民和贵族的女奴,为他们生儿育女。
塞尔维亚大文豪伊沃安德里奇在其巨著《德里纳河上的桥》(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开篇描写了“血贡”场面,一群衣衫褴褛痛不欲生的母亲在维舍格列渡口撕心裂肺地喊着,“伊利亚!伊利亚!伊利亚!,我的儿子,不要忘了你的母亲!”嗨,不说了,太心塞了,有心的读者自己去看看这本号称“塞尔维亚语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的作品吧。
总之,在这样的宗教政策之下,有三条路可选,一是宁死不改信仰,老老实实交税,实在受不了了起来造反,失败了再交税完了再反他娘的。大部分的塞尔维亚就是这么做的,在漫长的多年争取独立的岁月里,一边坚守自己的东正教信仰,一边默默忍受异族越来越残暴的统治,并伺机起义,涌现了一批如辛杰利奇、黑乔治、米洛什等民族英雄。
第二条路,宁死不改信仰,但也宁死不交税,惹不起老子躲得起,大量的塞尔维亚人背井离乡踏上了漫漫的逃亡之路,历史上塞人大规模的人口大迁徙有两次。年,维也纳爆发了最严重的黑死病,2/3的人口死亡。俗话说得好,趁你病要你命,年奥斯曼大军兵临维也纳,不料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波兰战神索别斯基带着一群插着鸟毛美得不要不要的“翼骑兵”一顿胖揍,惨败而归。得势不饶人的奥地利一路追着奥斯曼打,顺手解放了大片塞尔维亚人包括科索沃在内的土地。
佩奇的东正教大主教阿尔塞尼耶三世一看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赶紧扯起大旗,拉了一支塞尔维亚民兵武装跟着奥地利人打大BOSS。结果,悲催了,年底,奥斯曼回光返照绝地反击打得奥地利一路拉稀,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特兰西瓦尼亚,怎么吃进的怎么吐出来,直到俄国及时的参战,犹如一剂加大号的“泻立停”,堪堪止住奥地利的颓势。
本想跟人一起痛打落水狗翻身做主人的,没想到人跑了,只剩自己独自面对一只发了疯的猛兽,塞尔维亚人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科索沃地区的塞尔维亚人,担心受到报复和迫害,开始他们历史上的第一次大逃亡。大主教阿尔塞尼耶三世率领起义的人们逃亡到北方的贝尔格莱德及以北地区,逃亡途中科索沃地区许多对土耳其统治不满的塞尔维亚人纷纷加入。
虽然东正教和天主教打了千年的口水仗,但依然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基督徒。奥地利皇帝展现了他大方又慷慨的一面,不仅收容了这些逃亡的塞尔维亚人,安顿在匈牙利南部今日的伏伊伏丁那,包括现在的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地区定居,还给地给房、信仰自由。“伏伊伏丁那人傻钱多,速来!”的消息传遍了科索沃,更多的塞尔维亚人开始逃离科索沃。这次大迁移从年开始持续了10年,有近10万塞尔维亚人离开了科索沃。
几十年后,历史又一次重演,年,奥地利、俄国哥俩好,联合在科索沃地区斗地主——土耳其,塞人又一次适时地站了出来,结果又是啪啪被打脸,土耳其揣着4个小二加两王,超级加倍,春天加炸弹,一顿操作猛如虎,奥地利和俄国又败回了老家。
那悲催的塞尔维亚人怎么办?还好前任留下了锦囊妙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这次佩奇的东正教大主教已经是阿尔塞尼耶四世了,积极学习前任的智慧,轻车熟路地带着手下集体逃亡到伏伊伏丁那及克罗地亚。奥匈政府在与土耳其占领区接壤的地区设立边屯区,安置这些塞尔维亚人,并从中招募士兵,驻守边屯区,用来抵抗土耳其帝国的侵犯。
经过两次大迁移后,科索沃地区的塞尔维亚人大量减少,地也荒了。山上的阿尔巴尼亚人既不想交重税也不想选择逃亡,因此第三条路才是光明大道——改信伊斯兰教,接受土耳其的统治。于是,大量阿尔巴尼亚人开始下山摘桃,迁移到科索沃的平原地带,美美地接收塞尔维亚人带不走的良田美宅。
大量塞尔维亚人迁出而大量阿尔巴尼亚人迁入,这一进一出使得科索沃的主体民族由塞尔维亚族裔变成由阿尔巴尼亚族裔为主。到年,他们占科索沃总人口的60%,而塞尔维亚人、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亚人加起来占40%。
能和主子一样身为穆斯林让阿尔巴尼亚人对塞尔维亚人有了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我是穆斯林,我骄傲啊!而塞尔维亚人将对奥斯曼帝国的仇恨转到了阿尔巴尼亚人身上,两个民族的敌视情绪不断加深。
第二回合,阿尔巴尼亚人认干爹借外力点数获胜!
第三回合开始于年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历经几百年的辉煌,奥斯曼帝国已进入暮期,故步自封,内忧外患,不堪一击。塞尔维亚、黑山、保加利亚和希腊一帮被欺压近年的小兄弟组团暴打奥斯曼和其小弟阿尔巴尼亚人。
年5月30日,土耳其与巴尔干4国签订《伦敦条约》,根据条约,塞尔维亚人正式拥有了科索沃的主权,而阿尔巴尼亚在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人的支持下独立建国。
第二年夏天,塞尔维亚屌丝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给费迪南大公当街放血,正愁没借口发动战争的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攻打塞尔维亚,俄国力挺小兄弟塞尔维亚,英法加入战争与俄国联盟,而阿尔巴尼亚妥妥地站在德奥一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战争一开始,人高马大意气风发的奥匈帝国一把冲到了贝尔格莱德,不料身体虚胖喘得慌,后劲不足反被小身板却一身腱子肉的塞尔维亚干掉了36万大军,一路跑回波黑。急了眼的德国拉着缓过劲来的奥匈帝国,加上趁火打劫的保加利亚三面夹击扑向疲惫不堪,缺乏军饷和武器的塞尔维亚。
一场大败不可避免,年那个严寒的冬季,是所有塞尔维亚人记忆深处永远的痛。塞尔维亚政府和军队带着老弱病残几十万人一起路经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撤退到亚得里亚海海滨地区。事后证明这是一条凶险的不归路,十几万人魂断半路。
后有追兵前有伏击,在塞尔维亚人最危急的时候,阿尔巴尼亚人跳了出来,落井下石,在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疯狂伏击塞军,给了塞人沉重一击。撤退进行了一个月,战斗减员和饥饿、严寒造成约15万塞人死于冰天雪地的阿尔巴尼亚山区。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这血海深仇算是结下了。
对于塞尔维亚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比二战更残酷,全国三成的人口包括六成的男人死于战火,其惨烈可见一斑。
第三回合,阿尔巴尼亚人偷袭得手,KO获胜!
这张拍摄于年到年之间的照片名为《快!孩子们好冷!》展现的是正在从塞尔维亚撤出的平民翻越黑山和阿尔巴尼亚之间的山区的场景。大撤退中的儿童有些还在襁褓之中,一路往西南进发,路途艰险,天气恶劣,导致中途有大量妇孺死亡。俄国摄影师桑普森·特切诺夫记录下了这次撤退的场景。
接下来的剧情一波三折,比抗日神剧还离奇,塞人和阿族轮流在科索沃坐庄打压驱逐对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加利亚曾短暂占领科索沃,执行压制塞族人,偏袒阿族人的政策。一战后,君主立宪的南斯拉夫王国横空出世,科索沃仍是其中的一部分。当时南斯拉夫有一千二百万人口,其中科索沃有四十万阿尔巴尼亚人,占科索沃人口64%。
阿族人肯定没想到报复来得这么快,南政府实行“大塞尔维亚”的民族政策,强制同化阿族人,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我XXX又回来了!拿走的地牵走的牛都给我拿回来”,没收土地,驱逐阿族人离开科索沃,再将异地的塞族人迁入,许多逃亡出去的塞族人的后裔也趁机返回科索沃。-年,有4.5万阿族人离开科索沃移居阿尔巴尼亚,5万阿族人被关进监狱,同期有6万塞族人迁入科索沃。
塞人炕还没捂热,天又变了。年第二次大战爆发,意大利占领了科索沃,把它并入“大阿尔巴尼亚”。意军占领当局发布了一道命令:凡年10月31日后迁入的塞族人、黑山人必须在三天内离开科索沃。阿族人傍着意大利人乘机报复塞族人。到二战结束时,近10万塞族人离开科索沃,1.5万阿族人迁入。
二战结束后,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建立,一代枭雄铁托开始了他长达35年的辉煌领袖生涯。铁托是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有着天然的芥蒂,年轻时是奥匈帝国克罗地亚军团的一名军士长,以入侵者的身份踏上塞尔维亚的土地。他一生奉行“强南斯拉夫弱塞尔维亚,强塞尔维亚弱南斯拉夫”的信条,估计铁托五行属土,因为他非常擅长挖坑,竭尽想象力给塞尔维亚挖坑。
铁托简直是塞尔维亚人又爱又恨的坑王之王,既怀念南斯拉夫时代的国富民强又憎恨他对塞尔维亚的种种算计。现代塞尔维亚的悲剧如马其顿的独立、波黑穆斯林作为一个民族的确立和日后的波黑战争、科索沃的民族问题和日后的科索沃战争都是他老人家给塞尔维亚埋的雷,悲催的塞尔维亚没能躲过算计,一一引爆,被炸得皮开肉绽,直至今日还在阵阵发痛。
在科索沃问题上,铁托一如既往地不断的打压塞尔维亚人,同时鼓励阿族的迁入,最厉害的一招是号召穆斯林妇女当“光荣妈妈”,据说阿尔巴尼亚人心领神会,积极响应领袖号召,弘扬革命热情,发扬革命斗争,日夜奋斗,开足马力造小人,一个妇女至少生8个孩子,使得科索沃穆斯林人口暴涨,从不到30万到70年代直接超过百万。
塞人在生孩子这事上被阿族被完爆,被慢慢挤出科索沃,而穆斯林人口到年已经超过了万,占科索沃90%。不过短短几十年,科索沃从一个千年东正教文明的发祥地,彻底变成一个的穆斯林世界,堪称穆斯林在欧洲最成功的一次绿化逆袭。
第四回合,刚开始场面比较胶着,双方交替领先,追回阿族在铁托裁判的偏袒之下,使出“子宫核武”KO获胜!
年,铁托去世后的第8个年头,南斯拉夫往前的惯性已经衰竭,平静中酝酿着一场暴风雨。时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斯坦鲍利奇作了一个决定,派遣自己的得力干将前往科索沃走访民情,缓解那里的民族紧张情绪。
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决定,好多年了,每每遇到问题斯坦鲍利奇总会派他去处理,这个人口才出众精明能干,是重点培养的干部,他叫米洛舍维奇,一个一手拆了南斯拉夫,梦想建立“大塞尔维亚”,引发三场战争却连败三场,带着塞尔维亚进了火坑,自己更是死于海牙羁留中心牢房的人。
米洛舍维奇有才,是个天才的演说家,具有爆炸性的煽动力,能让听众为之疯狂,为之爆炸。当年他来到科索沃,饱受欺压的塞尔维亚人在集会上哭诉这些年来遭受的欺凌。老米大义凛然地一句:“今天我来了,你们再也不会被殴打了!”直接引爆了塞人多年积压的愤慨,刮起了一股“米氏龙卷风”。
全南斯拉夫的塞人爆发了,从贝尔格莱德到波德戈里察到伏伊伏丁那,数百万的塞人涌上街头集体宣泄,大串联大示威搞得如火如荼。塞人挂着他的画像,人们用诗歌、小说歌颂他,在群众大会上高唱赞美他的歌,米洛舍维奇成了最红的政治人物,一时风头无二,大有“铁托第二”之势,无人敢拂其锋芒。老米一看民意可用,逼恩师斯坦鲍利奇下台,年成为塞尔维亚总统。
老米上台后,出手快准狠,手段简单粗暴,年的联邦宪法在老米眼里就是一叠连擦屁股都嫌硬的纸,跟上面的联邦机构招呼都不打一个,直接废了科索沃的自治权,强行接管科索沃政府和议会。阿族人不服,上街游行示威?派坦克强行驱散,打死了60名阿族。
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有很多选择,铁托带着南斯拉夫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不仅自保有余,还能处处讨得便宜,让南斯拉夫成为中东欧第一强国,靠的是超人一等的眼光和刚柔相济的手腕。
如果老米能得一半铁托的真传,其实当初大有闪蹍腾挪的空间。同样是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看看以前的老大土耳其是怎么对付库尔德人的,下手更狠,流血更多,但西方世界却说什么都没看见,还给了土耳其大把的援助,其中的奥妙值得深思。
一手玩街头民主革命,一手玩强力镇压的老米玩砸了,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以塞尔维亚坏了游戏规矩,不想走“科索沃老路”为由,推出了南斯拉夫联邦,波黑也爆发了激烈的民族冲突,国际势力直接插手,科索沃问题国际化。随之而来的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塞尔维亚连战三场却无一胜绩,民族悲剧莫过于此,老米自己落得个身陷囹圄异死他乡的结局。
年以地球道德卫士自居的北约,打出捍卫人权的大旗对南联盟狂轰滥炸78天,塞尔维亚满目疮痍,生灵涂炭,还炸死了我们中国的三位记者。俄罗斯已经不是那个能和老美扳手腕的苏联了,看着小弟被打亲自动手是不可能的,动动嘴还行。
于是,俄罗斯出面调停,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即号文件重申南联盟对科索沃地区拥有主权,要求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充分尊重南联盟(塞尔维亚继承了南联盟的国际法主体地位)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科索沃由联合国特派团进行管理,北约领导的国际维和部队提供安全保障。科索沃问题重新回到联合国的权限中。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结,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在普里什蒂纳搞了一个举手表决,单方面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而独立。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表示支持其独立。但是,中国、俄罗斯、罗马尼亚、西班牙等国坚决反对科索沃独立,认为其行为违反国际法。目前有超过一百个国家宣布承认科索沃,其余一百多国要么反对要么保持沉默。当然,只要中国和俄罗斯不点头,科索沃永远进不了国际社会的主流圈。
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究竟科索沃的主权归谁?联合国安理会的号决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科索沃的阿族人有民族自决权吗?
作为国际最大的政府间组织,联合国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它是二战后国际间的新秩序的核心。虽然联合国已从神位上跌落,影响力已日渐衰败,美国时不时地给脸色看,但是环顾迄今的国际秩序,似乎还没有另外一个国际秩序也没有另外一个国际组织能够替代联合国。是的,尽管你不怎么看得上,它也不完美,但一个不怎么理想的联合国还将长久地存在。
而安理会作为联合国的主要机关所作出的能体现以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充分保障人权为目的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决议,不仅在国际政治上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在国际法上也有重要的意义。其实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此心知肚明,一再强调科索沃是“特例”,不能被世界其他地区作为先例,反正嘴长美国人身上,是不是“特例”它说了算。
最重要的一点是,占科索沃90%的阿尔巴尼亚究竟有没有民族自决的权利?答案是,没有!所谓民族自决权是指:任何民族都有权决定出由谁来代表和统治他们,但前提是具有自决的资格。
年联合国通过的非殖民化宣言中指出:深知必须尊重所有民族之权利平等与自决之原则,承认所有未独立之民族盼望自由之殷切及此等民族对于达成其独立所发生之决定作用,但同时又规定:凡以局部破坏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为目的之企图,均与联合国宪章之宗旨与原则不相容。
也就是说,主权大于民族自决权!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曾说过:如果每个种族、宗教或语言群体都宣布建立国家,那么分裂就会无休止,全人类的和平、安全和经济福利将更加难以实现。
所以,科索沃当局没有民族自决的资格,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号决议,科索沃是塞尔维亚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秀一句塞语“KosovojeSrbija!”
有朋友说塞尔维亚为了赶在年加入欧盟,已经承认科索沃的独立,或者要么加入欧盟要么承认科索沃独立,两者只能选其一。这是一种误解,塞尔维亚加入欧盟的愿望世人皆知,但绝不会以支持科索沃独立换取欧盟成员资格,塞尔维亚所有重量级的政治人物从前前任总统塔迪奇、前任尼克利奇到现任武契奇及其他大小官员,在其他问题上可以吵翻天,唯有在科索沃主权的坚守上高度一致。
欧盟开出入盟的条件是“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实现关系正常化”而不是塞尔维亚必须承认科索沃的独立,这个表述让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双方有巨大的想象和操作空间。年4月19日,双方草签了《欧盟引荐》协议。该协议给予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政府以正统权威性,,作为补偿,塞族人将获得很大的自治权,这份协议将最终把塞尔维亚和已经脱离塞政府的科索沃的紧张关系正常化。
紧张关系正常化,
紧张关系正常化,
紧张关系正常化,
重要的事说三遍,不是承认科索沃的独立。某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将此事渲染成塞尔维亚为了加入欧盟放弃了科索沃的主权,借此来说明主权是可以谈判和交易的,隐喻中国的某岛问题也可以类似操作。看清楚了,塞尔维亚以前没有,将来也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的独立!领土可以被暂时占领,但不允许被分割。
当然,阿族人的解读自然不同,认为这是这份协议是科索沃独立获得承认的标志,而塞尔维亚的态度是,科索沃是我的,你先占着吧,咱们来日方长!
感谢您牺牲了斗地主刷抖音的宝贵时间看完我这篇东拉西扯的文章,无以为报,祝您欢乐!
作者:步小勇浙江绍兴人,年至今旅居塞尔维亚十多年。以座谈、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siteli.com/kstlmj/1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