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卡斯特里 > 卡斯特里美景 > 正文 > 正文

意大利世界遗产德斯特别墅蒂沃利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23 14:45:50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德斯特别墅(蒂沃利)

LaVillad’Este(Tivoli)

(年)

德斯特别墅在蒂沃利小城,距罗马不到30公里,这座小城古代称为蒂布尔,坐落在蒂布尔蒂尼山上,这是亚平宁山脉中的一座小山。这座小城于公元前4世纪被罗马人占领。那时,蒂沃利是一个建有很多度假别墅的地方。

德斯特别墅是蒂沃利最著名的游览景点,是最辉煌的16世纪别墅,是利用水力建造别墅和花园的典范,显示了人工与天然造化巧妙结合的艺术效果。别墅中的各种喷泉各具特色,大小喷泉多达多个,小瀑布和绿池塘也随处可见,在小路、台阶两旁有一些水槽,槽中哗哗的流水声日夜不息。有时水流会从半壁之间的大小泉眼流出,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显示了建造者的匠心。点缀各处修饰花园的珍贵雕像大多是从附近的哈德良别墅搬运过来的。

德斯特别墅的布局可谓别出心裁。花园和主楼是通过一条被称为观景道的中轴线连结起来的,从主楼宽大的凉廊可前往一条横向的路线,它们从上到下,依次伸展开来,直通往园中各个喷泉。这是一种反传统的几何图案的花园规划布置,通过曲折蜿蜒的小道,渐渐把人引向喷泉、小森林和绘有壁画的半圆形岩洞。

这种风格被人称作“从文艺复兴向巴洛克过渡”的风格。它的花园是最早的16世纪花园之一,花园的原则是建筑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用花坛和甬路分割花园,讲究严格的对称,被称为“意大利式花园”,以后有很多花园都是模仿这一花园建造的。这种花园的另一个原则是自然要服从于艺术,因此,突出艺术就要求建造者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这样做又使得建造者极力模仿大自然的天然造化和不拘一格,于是建成了一座粗狂式建筑,内有大量岩壁、石制贝壳和镶嵌画。整个别墅将建筑、绘画、音乐、水的流动及其声响巧妙地集中到了一起,供人欣赏、享受,确实别具一格。

德斯特别墅是伊波利托·德斯特大主教在16世纪中叶建造的。伊波利托·德斯特是费拉拉的阿尔方索一世的儿子,喜好文学艺术,结交了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当时他也是全意大利最富有的红衣主教,在政界和宗教界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位出身显贵家族的主教以他卓越的外交才华,博大精深的艺术素养闻名内外,但最后在各宗派的角逐中却败下阵来,金钱和荣誉都未将他推向向往已久的教皇宝座。

年,德斯特被任命为蒂沃利的执政官。伊波利托大主教一到蒂沃利即开始征收镇里的土地,拆除了整整一个居民区,再将镇内一座本笃会修士的古老隐修院同毗邻的中世纪的圣玛丽娅大教堂连为一体,建起了他的这座辉煌的别墅。他将改建执政官私邸的重任交给了著名的建筑大师皮罗·利戈里奥——他曾绘出了第一张哈德良别墅的复原图。前后有22名负有盛名的艺术家在那里工作了近20年。工程于年正式开始,到他去世的年才最后完工。与其将伊波利托的这一举动说成是为了追随当时各大家族的时髦做法,不如将其称为一种变相的泄愤,他企望让优雅的园林和宁静的大自然驱走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因为至少在这里他能够为所欲为。

这位大主教是在豪华的王宫里长大的,很有艺术天赋,极讲究优雅,身边都是些艺术家和文人。建起别墅,他就可以在别墅大平台上同他的朋友们一边漫步一边讨论文学艺术和哲学问题了。19世纪,很多著名艺术家曾有幸在此居住,其中包括李斯特。后来,德斯特三世的女儿与奥地利贵族联姻,别墅便转到了阿斯布尔格家族的名下。

这里别墅内珍贵的艺术藏品和中世纪的家具都陆续被卖掉,由于管理费用的昂贵,精心布局的美丽花园也逐渐被冷落,最后变成了野草和藤蔓疯长的荒芜之地。幸亏它往日的青翠森林和美丽整洁的花坛被17世纪的许多画家绘在了画布上,而那伴着清脆鸟啼的喷泉的水声则被奥地利杰出的音乐家李斯特谱入了优美的钢琴曲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已经完全荒废的德斯特别墅被意大利政府没收,以避免继续荒废,避免珍贵的装饰品遭人抢劫。以后进行了修复,使之恢复了昔日的辉煌。现在对外开放,成了罗马附近最受人喜爱的别墅之一,特别是外国游客没有人愿意放弃这座著名的“百泉别墅”。

这座依山而建的美轮美奂的豪华别墅,犹如一座人间仙境。这里有大小喷泉多个,道瀑布,60个泉眼,个池塘;那里花艳树茂,固定或活动的花坛个,时花株,百年老树棵,灌木10棵,矮树篱米长。这里是水和光以及树木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有了形,有了声,有了生命,交替演绎着静和动的幻境。有的曲折纤巧,有的壮阔雄伟,有的如急雨敲窗,有的如抢风穿林,有的如轻罗小扇,有的如万马奔腾。

由于别墅位于半山腰,花园顺着自然地势缓缓向下伸展,建筑师便倚着山势,修筑了一系列的斜坡和高台阶、平台、凉廊。这种天才设计不仅使人在居高临下的主楼上能全览园景,更主要的是,自高而低的地势可以通过两条人工渠道从阿涅内河和里韦拉河引来河水,河水飞快地流到各个精心布置的园内喷泉里,为这些复杂的喷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这就巧妙地利用了天然落差,不必使用任何动力而建成了这几百个喷泉。现在,所有喷泉使用的仍然是当初的这套供水系统。

一进德斯特别墅的石头大门楼,院子的中央是一座高大的中央喷泉,这个庭院原来是本笃会隐修院的廊院。穿过大院子便进了宽敞的正厅,它同门楼和庭院同在一个平面上,而它的外侧向花园一面则已经是第二层楼了。这是一个绘满了16世纪壁画的巨大的大厅,拼花大理石地面被游人踏得光滑锃亮。沿着白色大理石砌成的楼梯往下走就到了贵族厅,这里的壁上和天花板上满是展示德斯特家族辉煌历史和业绩的壁画和反映蒂沃利老城神话传说的彩绘。

这里还陈列了一些描绘蒂沃利风光的铜版画、水彩画和印刷品。这些大厅都是依山而建,由庭院向下,一层层面对花园,倚窗可欣赏花园和山间景色。有的大厅特意将根基露出,游客透过玻璃可看到建筑物的根基或者重建之前原先的旧建筑的根基。从大厅可以直接走到一个宽大的凉廊,这里可以饱览全园的景色,然后就可以沿大厅外两旁长满参天大树的几条小路来到花园中的那些喷泉了,这些喷泉构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

第一条与正门厅外观景道相交叉的横道是红衣主教路,它的中央有一条笔直通往主楼的路。第二条横道上有著名的巨杯喷泉,这是一个巨型贝壳,上面是一个奖杯式的大理石雕塑,水柱由奖杯喷出直冲云天,然后落在两旁的古柏之间,这是巴洛克风格的鼻祖贝尔尼尼设计的喷泉。

第三条横道则是美丽的百泉路,它是德斯特别墅内最幽雅的一条小路。在一排长堤上,堤上每隔二三尺便有一个雕塑喷泉,有人有兽,有怪有神,也有船形、方尖碑形、雄鹰形、衣袖形、兽头形、百合花形的雕塑喷泉,水从喷泉中作抛物线射下,水势至此凝成溪流,溪流下再凿一排喷泉,又成抛物线射下,在空中变成一条条晶莹的曲线,最后流到下面的小水渠中,一眼望去,整齐壮观。雕塑喷泉和四周各处青苔点点,如同一层柔软的绿毯。这条路旁的各色雕塑很多,喷泉也就很多,因此被称为“百泉路”。徜徉在这里,可谓一路喷泉,一路花艳,曲径通幽,紫藤拂衣,水声潺潺,眼前不时有新的意境出现,让人豁然开朗。喷泉周围茂林修竹,波平如静的长形水池边,遍植着一排排丝柏树,给人以绵远无尽的感觉;漫步在茂林之中,绿叶间洒下的阳光,和着不绝于耳的水声,这一切给人以仙境般的感觉。

百泉路一头是一个较高的平台,这里的喷泉叫“小罗马喷泉”,建于年,由利戈里奥设计,喷泉象征着被台伯河滋润着的生机勃勃的古罗马。围绕着头戴战盔、手持长枪的美丽而威严的罗马女神像的是很多著名的古罗马建筑的小模型。这里的水中有一个小岛,模仿的就是罗马市台伯河中著名的蒂贝里纳岛。这里自然也少不了母狼哺育两兄弟和罗马女神等雕像。四周灌木丛修剪得一丝不苟,浓阴欲滴,你可以坐在喷泉清池边的石头矮墙上,倾听那淅淅沥沥的水声。它的背后,蒂沃利老城区倚山而立,一览无遗。

百泉路的另一头,拾级而上,穿过一个小门就可以听到哗哗的水声,这就是德斯特别墅里最具戏剧效果的喷泉——卵形喷泉。庄严的女神端坐在高处,从她的脚下涌出白花花的泉水,她的宝座的正下方筑着一条石雕的呈半圆形带拱洞的长廊,长廊把卵形喷泉围在中央。水从喷泉中间向四面均匀地散开后落入水池,形成一个卵形的透明的水帘。

它的后面尽靠墙壁是那条又湿又阴半圆形的长廊,人进入信道后就进入了这个奇特的喷泉内部,从拱洞口可以观赏这一喷泉,这时,人很像站在水帘洞中,眼前的水花乱溅,如同银珠跳跃,清凉的水汽沾在脸上、身上,如同早晨新鲜的雾气。从长廊的一个个拱洞口伸出头去,倾泻而下的水就会浇到脸上,有人招呼外面的同伴抢拍水帘洞中的镜头,嬉笑声与水声相间,你会突然发现自己也童心未泯。沿墙立在长廊外每个拱洞门前的优美轻盈的扇形小喷泉在大喷泉的夺人气势下,显得颇有些顾影自怜地向上扇着它们雅致的如羽毛般的轻扇。这一喷泉充分显示了人工与天然造化巧妙结合的艺术效果。可惜现在不再让游人进入长廊了。

花园低处树木花草茂盛,这里有很多古老的柏树,这是意大利最高大的柏树。花园中轴线的喷泉叫龙泉。关于龙泉有一个传说:公元年,教皇格雷戈里奥十三世来访,他来访前一天才通知德斯特红衣主教。这位主教受宠若惊,下令在一夜之间雕出龙的形象以围绕中央喷泉,因为这位教皇徽章上有龙的形象。这里的一条条龙各张着大口,喷云吐雾。你也会想起这应是东方的龙,因为西方的龙都是喷火不喷水的。

管风琴喷泉是这座别墅的珍品,是水利工程的奇迹,可以通过水的喷射模拟出巨型管风琴发出的美妙乐声,因而有了这么一个美妙的名称。设计者巧妙地安装了高低大小各不相同的管子,从高处流来的水从这些管子口喷出,仿佛有众多无形的手指按着一台巨大的管风琴的琴键,随着喷泉的水花发出了模仿管风琴的声响。这一喷泉在花园高处的平台上,声音传得很远。站在这个平台上还可以观赏远处罗马平原的乡间美景。

年德斯特别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自《世界遗产——意大利名胜古迹》

(32开,页)

(温承德刘儒庭著)

(意中基金会和意大利国家旅游局7年11月第1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siteli.com/kstlmj/1120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卡斯特里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