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卡斯特里 > 卡斯特里美食 > 正文 > 正文

巨匠与杰作巴尔扎克和高老头读书笔记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3/11 12:14:42
导言:《巨匠与杰作》是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在年应美国《红书》杂志邀请,开列了一张“世界十佳小说”清单,并对这些名著的成书过程、写作手法、艺术特色、作家生平等一一做了点评。后来结集出版为《巨匠与杰作》,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对毛姆所列的清单,争议之声不绝,同时也让《巨匠与杰作》与它讨论的经典一样成为了经典。《巨匠与杰作》的译者李锋在《译者序》中写道:毛姆的“世界十佳小说”推荐书单,大大提升了这十本书在全世界的销量,“把这些原本还算高雅的艺术杰作活生生地变成了畅销书”,导致“今天不少有点文化(或是没文化装作有文化)的人,已经不太情愿地提及这些名著,更愿意把卡夫卡的《城堡》或者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挂在嘴边”。

由此可见毛姆的推荐及评论对小说的读者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但是毛姆同时也说:他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再列出10部完全不同的小说,并且给出同样充分的理由。在这个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某一本小说,如果它能强烈吸引一个人,可能是他读这本书时所处的人生阶段和环境能令他格外容易受感动“。而对于读小说这件事来讲,毛姆的观点非常明确:艺术的目的就是愉悦或者娱乐,而教育只是其次要功能。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遣,“把小说当成布道坛或讲坛,这纯属一种陋习”。小说要为读者提供愉悦的享受,读小说就是为了消遣。“假如读一本小说很辛苦的话,那还不如干脆别读了”。

毛姆关于读小说就是消遣和寻求愉悦的感受这一观点,我深表认同。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书,仅有的《西游记》最有趣也最容易懂,我读了大概七、八遍。《水浒传》读了一到两遍好像,对那些缺乏侠义精神,一言不合就胡乱杀人的梁山好汉,没有多少好感。还有一本《七侠五义》是繁体字的,名字很吸引人,尝试读了几次读不懂,就作罢了。及至上学,从一间教室两个班级、水泥桌凳的村小学,上到县城里面的高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为了跳离农门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没有读过几本小说。后来上了大学,终于有了很多闲时间,开始读小说。但这一阶段是从痴迷金庸的武侠系列开始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读到昏天地暗,茶饭不思。读完金庸、古龙系列后,才开始从图书馆借一些小说来看,作为一个工科生和理学生,没有什么学习上的需要,纯粹是消遣。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绿色国王》、《基督山伯爵》、《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平凡的时间》、《白鹿原》、《飘》、《悲惨世界》、高尔基的三部曲以及能找得到的各类科幻小说等等。大部分读完也就忘了,甚至连主人公的名字有时也想不起来。后来工作,读的杂书多一些,人物传记、历史、科技、财经类、科技类的是我喜欢读的。偶尔买一些小说来读,如王小波、米兰?昆德拉、卡夫卡、村上春树的系列小说,还有莫言的。作为一个读书不多(和工作学习相关的书不算的话)的没太多文化的人来说,我非常喜欢毛姆的观点,读小说首先就是消遣和娱乐,如果在阅读过程中能和书中的故事、人物产生一些共鸣,得到一些有深度、有意义的思考,那就是额外的收获。而我读小说的反面例子是读莫言的小说,哪部我已经忘了。总之整个阅读过程都是痛苦不堪,以致于我最后不但停止阅读还把那本小说扔掉了。作为一个乡村长大的人,按理说他对乡村故事的描写我应该很适应和熟悉,但是大量详尽、细枝末节的对农村环境、人物、事物的琐碎描写,拖沓冗长。实在让你在急切关心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失去耐心。当然这只是我的感受,不一定正确,或者一定不正确。

毛姆在开篇《小说的艺术》里建议聪明的读者在读小说时进行跳读。因为许多小说作者会因为有时缺乏创造力,或者仅仅是拉长篇幅的原因,在小说中插入大量无关主题、毫无用处的描写。包括一些伟大的小说家和他们的伟大作品。“塞万提斯在写《堂吉诃德》时就这么干过,其不动声色,无人能及”。而以连载小说出名的作者,“即使是其中最棒的,像狄更斯、萨克雷、特罗洛普”,也因为被迫按期交稿的负担,“往故事里掺水,塞进不相关的情节”。毛姆写道:“聪明的读者,倘若他学会跳读这一有用的技巧,就能从阅读这些书中获取最大的享受。一个明智的人,是不会把小说当成任务去读的。他会将之作为消遣。他要感兴趣的是人物,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siteli.com/kstlms/120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卡斯特里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