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言曰: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在中医理论中,眼睛的重要性犹如日月。眼与脏腑也有着广泛的生理联系,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专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
适此第25个全国“爱眼日”来临之际,请收下这份由浙江中医药大学级中医学(本硕连读)2班同学为您精心准备的通俗易懂的养眼护眼中药篇吧!其中包含被大家熟知的菊花枸杞,眼科要药决明子,清泄肝火而明目的桑叶、车前子和夏枯草。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收获和帮助。
01
菊花
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以亳菊和滁菊品质最优。由于花的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1]。
节华(《本经》),甘菊(《抱朴子》),白茶菊(《纲目拾遗》),黄菊花(《圣惠方》)。
其性微寒,味甘苦。入肺、肝经。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3.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4.疮痈肿毒。
富含挥发油,黄酮类成分,有机酸类成分,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
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实为饮茶入肴佳品
透明的玻璃杯每次放上四五粒,再用沸水冲泡2-3分钟,最好搭配枸杞,清肝明目效果极佳。
01菊花茶
02菊花饺子
菊花瓣用清水洗净后撒上盐,抓揉并腌制出水分,将菊花在清水中浸泡,捞出控干水分后将菊花剁碎,放进馅中,然后按照普通方法包饺子。
将菊花瓣放入电饭煲,用水煲开,菊汤晾晾浸没大米,蒸熟。菊花饭兼有米饭的清香和菊花的味道,清爽可口,香而不腻。
03菊花米饭
04菊花酥饼
原料按比例,十斤面粉放2斤菊花,30只鸡蛋。用模具扣出饼的形状,刷上鸡蛋液和食用油,再撒上芝麻,放入烤箱烘烤20分钟后即可。
注意
菊花性微寒,比较适合于阴虚阳亢或实热体质的人服用。《本草汇言》认为,菊花对于“气虚胃寒,食少泻泄之人,宜少用之”。此外,如果喝了菊花茶后出现红肿、红疹等过敏现象,请停止服用。
02
枸杞
甘、平;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枸杞明目——它里面含有枸杞多糖,β胡萝卜素,玉蜀黍黄质(玉米黄质)等营养物质,枸杞能够抑制视网膜细胞损伤,对视神经细胞有调节作用。[3]
枸杞抗肿瘤——枸杞子中发挥抗癌作用的活性化合物有22个,可直接作用的抗癌靶点有6个。[4]
在日常生活中,枸杞可与菊花、熟地黄、山茱萸等药可制成丸药,人们比较熟悉的就是“杞菊地黄丸”了,他可以较好地缓解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症状。
另外,《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枸杞子有滋补肝肾,明目,益面色,长肌肉,坚筋骨之功效。久服有延年益寿,延缓衰老之效果。我推荐一款护眼茶饮——桂圆枸杞茶,即将菊花五钱、枸杞一两、桂圆干五粒,以三碗的水煮十五分钟后滤净渣滓饮用,则可以有效防范或是缓解干眼病的症状,服用的同时也需注意用眼适度,劳逸结合。
当然,枸杞子虽好,也有不适合食用的人群。像一些脾胃虚弱,经常拉肚子的人就不适合食用枸杞子,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同样,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也不宜食用枸杞;《本草新编》写道其“味甘、苦,气微温”,枸杞含糖量较高的,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适宜服用。
视频来自于网络
03
桑叶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味苦、甘、性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目暗昏花,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
1.桑菊饮《温病条辨》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连翘(5g)薄荷(2.5g)
苦桔梗(6g)甘草(2.5g)苇根(6g)
煎服,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上焦篇第六条)
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亦救肺卫之轻剂也。(上焦篇第五十五条)
2.桑杏汤《温病条辨》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桑叶(3g)杏仁(4.5g)沙参(6g)象贝(3g)香豉(3g)栀皮(3g)梨皮(3g)
煎服,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
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上焦篇第五十四条)
3.桑叶菜
别名桑芽菜,采摘桑树枝干上的芽头为辅料或者主料而成的菜品。
凉拌桑叶:选择较幼嫩桑叶(去掉叶柄),洗净,切丝,放入开水锅内焯一下,用凉开水过凉,沥干水分,加入精盐、味精、蒜泥、香油,拌匀即可食用。
桑叶菜饼:桑叶(去掉叶柄)洗净,切成1cm见方的小块,放入开水锅内焯一下,与面粉混合和面,烙饼,蘸蒜泥吃。
桑叶茶:将桑叶晒干,经加工处理直接泡水代茶饮用或粉碎后包装做成袋泡茶。
4.外用煎水洗眼
用桑叶15-20克外用煎水洗眼,可缓解目赤涩痛和多泪的症状。
脾胃虚寒,低血压慎用。
视频来源于网络
04
车前子
*药用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两季种子成熟时晒干果穗,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用于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痰热咳嗽。
1.本品甘寒滑利,善于通利水道,清膀胱之热,治疗湿热下注于膀胱而致小便淋沥涩痛者,与木通、滑石、瞿麦等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2.本品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与香薷、茯苓、猪苓等同用,可用于暑湿泄泻。
3.本品善于清肝热而明目,治疗目赤涩痛,可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若肝肾阴亏,目暗昏花,配伍熟地黄,菟丝子等养肝明目药,如驻景丸。(《圣惠方》)
4.本品入肺经,能清肺化痰止咳。治肺热咳嗽痰多,多与瓜萎、浙贝母、枇杷叶等清肺化痰药同用。
凡内伤劳倦,中气下陷,肾虚精滑及内无湿热者慎服,孕妇慎用。
05
决明子
决明子,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以其有明目之功而名之。
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
归肝、大肠经。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主要含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橙黄决明素、美决明子素等蒽醌类化合物。并含决明苷、甾醇类及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大黄酚(C15H10O4)不得少于0.2%,饮片不得少于0.12%;含橙黄决明素(C17H14O7)不得少于0.%。
其清肝明目作用适宜于眼科诸疾,如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羞明多泪、视物模糊,以及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夜盲等,因其有保护视力的作用,对现代电视族、电脑族等易引起眼睛疲劳的人群有益处。
决明子是中医眼科的要药,可单品煎服,亦可配伍夏枯草、桑叶、菊花等同用,历代方书中都可查到决明子丸(《证治准绳·类方》)、决明子散(《银海精微》)等眼科名方。
决明子茶
原料:决明子、绿茶各5g。
制法:将决明子用小火炒至香气溢出时取出,候凉。将炒好的决明子、绿茶同放杯中,中入沸水,浸泡3~5分钟后即可饮服。随饮随续水,直到味淡为止。
功效:此茶清凉润喉,口感适宜,具有清热平肝、降脂降压、润肠通便、明目益睛之功效。
适应证: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大便秘结、视物模糊等。
菊花决明子粥(经验方)
原料:菊花10克,决明子10—1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用法:先把决明子放入砂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待冷后与菊花煎汁,去渣取汁,放入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1—2沸即可食。每日1次;5—7日为一疗程。
功效:清肝明目,降压通便。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症,以及习惯性便秘等。
减轻眼睛红肿的生活小妙招
出自《本草纲目》
原料:决明子、绿茶
用法: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一夜消肿。
06
夏枯草
夏枯草,中药名。其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为主要产地。可以清火明目,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作用。其为清肝、护肝“圣药”。专治目珠夜痛、头目眩晕。
辛、苦,寒。
归肝、胆经。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清肝明目:夏枯草性寒、入肝经,可以用来泻肝火以明目,用于治疗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常配以桑叶、菊花、决明子同用,肝虚所致的眼疾疼痛,可以与当归、枸杞子等配合应用。
夏枯草散
具有清肝解郁之功效。主治厥阴郁火,目珠痛,夜则痛甚,或用苦寒药点上反疼甚者。
夏桑菊颗粒
为夏枯草、桑叶、野菊花三味药材经加工制成,具有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痛,高血压,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疔疮肿毒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脾胃寒弱者慎用。
参考文献
[1]钟赣生.中药学[M].新世纪第四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中药大辞典》
[3]胡瑾.枸杞多糖对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D].宁夏医科大学,.
[4]韩星,李雪岩,杨海洋,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枸杞子抗癌作用机制[J].医院药学杂志,,40(05):-,.
图/网络
文/级中医学(本硕连读)2班
指导/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管家齐老师
感谢排版、联合推广/杏林壹家人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